河南維科礦山機器有限公司專注于砂石骨料、工業磨粉、固廢處理、礦山環保領域的技術升級與設備制造。
自成立以來秉持“致力成為您滿意的合作伙伴”的企業理念,從產品的研發、生產、質檢、整機測試、銷售至售后服務,都以嚴謹、求實、科學的作風精心打造讓客戶滿意的產品和服務,業務和服務 機構遍布全國乃至全球105個國家,成就了業界知名的“維科”品牌。公司總部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現擁有鄭州、焦作兩個研發生產基地,占地面積約250000平方米,擁有各種先進的現代化專業生產加工 設備150余套。研發實力雄厚,制作工藝精良,檢測計量設備齊全,質量管控手段完備。
自成立以來秉持“致力成為您滿意的合作伙伴”的企業理念,從產品的研發、生產、質檢、整機測試、銷售至售后服務,都以嚴謹、求實、科學的作風精心打造讓客戶滿意的產品和服務,業務和服務 機構遍布全國乃至全球105個國家,成就了業界知名的“維科”品牌。公司總部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現擁有鄭州、焦作兩個研發生產基地,占地面積約250000平方米,擁有各種先進的現代化專業生產加工 設備150余套。研發實力雄厚,制作工藝精良,檢測計量設備齊全,質量管控手段完備。
維科以精湛的技術實力從成立至今穩步發展,日益壯大,并匯集了一大批銳意進取并代表著領先水平的管理、科研精英?,F已擁有高級工程師20人、工程師50人,MBA高級管理人員13人,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學歷員工260人,高級技工近二百人。他們為公司的技術、管理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力,同時也迅速推動了公司在行業的發展進程。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不論是從硬件和軟件,公司都在盡自己的最大努力不斷完善并使其日益趨于國際化。
從設計靈感誕生的那一刻起,河南維科礦山機器有限公司就在用科技的、制造的、服務的語言,給機器注入智慧,即做先進技術的追隨者,更做先進技術的創造者,努力開發新產品,不斷提高產品的技術等級。因為我們深知,機器的價值就在于讓客戶享受—享受品質、享受效率、享受成就。所以維科的產品在汲取國際、國內同行精華的同時,更追求可靠、高效、平穩,至高至遠。
河南維科礦山機器有限公司在近些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內涵豐富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的建設成為河南維科礦山機器有限公司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聚合點,成為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源。
《維科宣言》是當代維科企業文化的精髓, 主要由維科精神、維科宗旨、維科理念、維科品牌理念、維科服務理念五部分組成。
河南維科礦山機器有限公司的員工隊伍都經過嚴格的培訓,他們把特有的管理和制造技術,驗證合格的工序,豐富的制造經驗,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結合在一起,生產出引以自豪的具有先進水平的產品。
服務中國超過150個城市
100多家中小型企業
河南維科礦山機器有限公司重視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多次派遣團體出國考察,與國際上磨粉行業的同行生產技術專家,如加拿大、美國等國家的生產廠家,交流經驗,相互學習,實現雙方的互動與互贏。目前產品已銷往哈薩克斯坦、印度、印尼、土耳其、加拿大、非洲等國家和地區,得到廣泛好評!
河南維科礦山機器有限公司重視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多次派遣團體出國考察,與國際上磨粉行業的同行生產技術專家,如加拿大、美國等國家的生產廠家,交流經驗,相互學習,實現雙方的互動與互贏。目前產品已銷往哈薩克斯坦、印度、印尼、土耳其、加拿大、非洲等國家和地區,得到廣泛好評!
河南省河南維科礦山機器有限公司研究所,是國內較具實力的綜合性礦山機械技術開發研究所,是國家經貿委批準的首批國家級企業研發中心,具有甲級重工機械工程設計資格。該所長期以來從事重工機械共性基礎研究,重點項目和工藝的成套裝備研究與工程設備、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及新產品開發研制工作。
該研究所在多年的科研開發實踐中,培養造就了一支素質高,經驗豐富,技術過硬,作風優良,勇于攻關的人才隊伍,河南維科礦山機器有限公司研究所先后有20余人到美國、瑞典、印度、韓國、印尼、加拿大、俄羅斯、德國和澳大利亞等10多個國家考察與培訓,并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680篇?,F有常駐高級工程師4人、工程師7人,另有名譽高級工程師12人、工程師24人。
此外該研究所相繼同國內數十所高等院校和設計院建立了技術合作和學術交流關系。與鄭州大學工學院、河南科技大學(原洛陽工學院)、機械工業第六設計研究所、鄭州大學綜合設計研究院(原鄭州工學院綜合設計研究院)等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保持著長期,密切的合作關系。
此外該研究所相繼同國內數十所高等院校和設計院建立了技術合作和學術交流關系。與鄭州大學工學院、河南科技大學(原洛陽工學院)、機械工業第六設計研究所、鄭州大學綜合設計研究院(原鄭州工學院綜合設計研究院)等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保持著長期,密切的合作關系。。
在全球變暖和自然資源枯竭等全球性環境問題的背景下,維科認識到環境活動是公司的責任,我們正在努力降低我們商業活動的環境負荷。在我們的生產活動中,我們打算通過設計和開發與自然共存的產品,并在材料采購、生產設施、生產方法和回收利用方面一貫考慮環境,為建設一個可持續的社會作出貢獻。